北京安琪妇产医院


产科中心

Maternity centers

排卵障碍

排卵障碍发病机制

       人阅读      来源:北京安琪妇产医院

排卵障碍发病机制:排卵障碍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,在不孕症中发病率可达25%—30%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如月经失调、多毛、肥胖、不孕等。由于长期不排卵,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,因而尚具有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的高度危险。

1、下丘脑—垂体轴功能异常:

下丘脑及垂体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关键环节,它既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,释放GnRH及Gn来调控卵巢及其他脏器的功能,又受卵巢及其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。若下丘脑或脑垂体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,即可影响正常排卵。

2、反馈机制异常:

月经周期的异常,可由H—P—O轴调节系统功能障碍,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所致。体内血E2水平的升高和降低必须与卵巢的形态学变化同步,才能保证H—P—O轴的正常反馈作用。异常的反馈信号,可导致反馈调节不正常而引起无排卵及月经紊乱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:

① 缺乏FSH的刺激作用;

② E2的持续分泌;

③ E2清除及代谢异常;

④ 卵巢外E2的产生;

⑤ 缺乏触发LH峰的E2水平。

 

3、卵巢局部的因素:

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过程,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卵泡发育异常及无排卵。在正常排卵过程中,卵巢局部的复杂变化大致可归纳如下:

① 月经5—7天开始选择优势卵泡,第7天开始,外周血E2水平明显上升。

② 优势卵泡分泌E2持续增加,通过负反馈机制,抑制FSH释放。

③ 在Gn刺激下卵泡膜细胞产生的IGF—1、E2及生长激素(GH)可促进此过程。

④ IGF—1可刺激颗粒细胞增生,增强芳香化酶活性剂及孕酮合成。

⑤ FSH可抑制IGF结合蛋白的合成,促进IGF的作用,还可刺激颗粒细胞产生抑制素和激活素。

⑥ 激活素反过来又可兴奋FSH受体表达和芳香化作用,并诱导LH受体生成和抑制素及激活素的分泌。

⑦ 抑制素可增强LH刺激卵细胞膜细胞合成雄激素,并为颗粒细胞内芳香化作用提供底物。

⑧ 卵泡抑素和抑制素可直接抑制垂体FSH分泌。

⑨ 月经中期FSH水平下降,血E2水平升高通过正反馈作用触发LH,并促进LH的生物活性。LH水平升高后可抑制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。[1]


(京)医广[2024] 第07-24-2043号 京ICP备14043845号-1
门诊时间:8:00-19:00(节假日知名专家照常出诊)
母婴健康热线:400-996-7676
医院地址:北京通州区云景南大街104号
*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可发送邮件联系删除